“轟隆轟隆……”澄澈湛藍的天空下,青綠色的田地里,水稻收割機開足馬力在田間來回穿梭,一茬茬顆粒飽滿的水稻被卷入收割機中,經切割、脫粒,去穗后的秸稈源源不斷地從收割機里“吐”出。撿拾打捆機緊隨其后撿拾起秸稈,將其壓縮成一個個方塊后裝運……這是近日,記者在觀海衛綠輝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糧田現場看到的一幕。
田間農機正在收割、打捆、裝運,而市農業農村局數字鄉村平臺的大屏幕上,不但能實時看到現場情況,還能追蹤秸稈運輸及到達飼料公司稱重、接收的全過程。這是市農業農村局依托數字鄉村平臺項目,自主研發的農作物秸稈“無廢智管”系統,包括PC端管理后臺和移動應用端,實現了秸稈離田全程數字化監管。
該智能網通過秸稈收割打捆機或在聯合收割機上改造加裝秸稈收儲系統,在實現收割糧食的同時完成秸稈自動收集;再利用北斗衛星定位、智能識別、無線傳輸等技術,自動采集上傳秸稈收割機運行軌跡、收割地塊、行車路線、回收利用總量等11類數據,覆蓋秸稈收、運、儲、用全程。
“怎么處理秸稈,以前一直是困擾農戶的難題,燒又不能燒,運走成本高,打碎還田也會碰到不少問題?!笔修r業監測中心工作人員史努益說,小麥、水稻秸稈直接粉碎翻耕還田,不僅會加劇土壤變酸和病蟲害發生,還可能導致作物根系不能很好生長,進而影響作物產量。
“農作物秸稈離田利用,不但解決了還田后的問題,也降低了我們生產反芻動物飼料的成本,應用市農業農村局建立的這個數字化系統,更保障了我們企業飼料來源的安全性、可追溯性?!睂幉▽幣d涌優飼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齊赟說。該公司每年需要新鮮秸稈2-3萬噸加工飼料,換算成畝數,可覆蓋5-6萬畝水稻,他們上門與農戶簽訂收割秸稈合同,按照每畝130元-200元的價格收購。
“我今年種了3000畝糧食作物,其中2300畝是有秸稈的農作物,早稻秸稈按照每畝130元算,晚稻價格可能更高一點,光秸稈凈收入至少30萬元?!本G輝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林卿說。
據了解,我市對農作物秸稈“無廢智管”系統有政策扶持,對實施相關項目的主體,按投資額的50%予以補助;對開展主要農作物秸稈離田收集的主體,給予180元/噸獎勵;對符合要求的秸稈利用單位,按利用量給予最高5萬元獎勵。預計至今年年底,全市主要農作物秸稈離田量達1萬噸,秸稈離田率達到16%,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農戶可增加收益100元/噸。